最后一节,山东队没有放弃,战栩在禁区内强打得手,朱赫命中中距离跳投。 但北京队总能找到得分方式,张梦诚在比赛最后五分钟连得6分,彻底扑灭了山东队反扑的希望。 终场哨响,88比73的比分定格在记分牌上。
技术统计显示,山东队在三分线外13投仅3中。 北京队虽然命中率不高,但32次外线出手让他们积累了足够的分数。
这些细节堆积起来,最终演变成了15分的分差。
山东队前一天刚以101比95击败吉林东北虎队。
而面对北京队时,他们的出手次数减少了14次。 北京队则延续了前一天100比77大胜天津队时的进攻策略:快速推进,多点出手。
比赛结束后两小时,山东队就要迎战天津队。 队员们在场边进行着简单的拉伸恢复,主帅宋树森拿着战术板在场边踱步。
长春赛区的场馆里,篮球与地板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
山东队的三分命中率停留在23.1%,比对手低了5个百分点。 他们全场只获得11次罚球机会,命中了其中7个。 北京队则通过冲击内线获得了20次罚球。 这些数字静静地躺在技术统计表上,讲述着比赛背后的故事。
比赛中有这样一个瞬间:第三节还剩3分钟时,战栩抢到前场篮板,却在三人包夹下被迫传向外线。 球划过一道弧线,最终砸在篮筐后沿弹出。 北京队立即发起快攻,由杨灏洋完成上篮。 这个回合仿佛整场比赛的缩影:机会出现了,却没能转化成得分。
场馆顶棚的灯光照在木质地板上,映出球员们奔跑的身影。 山东队替补席上的呐喊声始终没有停歇,但球场上的分差却始终维持在10分左右。 当计时器归零时,北京队的球员们相互击掌庆祝,山东队的球员则低头走向球员通道。
技术台的工作人员整理着数据统计表,上面清晰记录着:山东队有8次助攻,北京队是15次;山东队出现了14次失误,北京队只有9次。 这些数字不会出现在比分牌上,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比赛结果。
观众席上偶尔传来零星的掌声,大部分球迷已经开始退场。 山东队的球员们收拾好装备,登上开往下一个比赛场地的大巴。
篮球在空中的飞行轨迹可以计算,投篮角度可以通过训练优化,但比赛结果却总是充满变数。 当一支球队在命中率领先的情况下输掉比赛,问题究竟出在投篮选择、篮板争夺,还是其他看不见的细节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