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场第29分钟,摩洛哥前锋巴乌夫在禁区内争顶时被拉拽倒地,VAR介入后判罚点球。 扎比里主罚的皮球击中立柱后弹在门将身上折射入网,这略带运气的进球让摩洛哥1-0领先。 法国队直到第59分钟才由米歇尔包抄破门扳平比分,但此后尽管控球率占优,却始终无法撕开摩洛哥精心构筑的防线。
加时赛第17分钟,法国队恩津古拉两黄变一红被罚下,多一人的摩洛哥本可终结比赛,但他们选择保守地将比赛拖入点球大战。
点球大战中,法国队贝尤库第四轮罚失,而摩洛哥阿莫尼同样失点。 直到第六轮,本沙乌什扑出恩盖桑的点球,将总比分定格在6-5。 全场仅1次射正的摩洛哥,硬是靠门将6次扑救和点球决胜的冷静,完成了这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摩洛哥小组赛阶段,他们就被分进拥有西班牙和巴西的死亡之组。 首战2-0完胜欧青赛冠军西班牙,次战2-1击败南美冠军巴西,两场比赛控球率均不足30%,却用高效反击让传统强队吃尽苦头。
主帅塔里克·塞克蒂乌打造的5-4-1阵型,成为摩洛哥一路黑马的关键。 对阵美国队的四分之一决赛,他们在仅35%控球率情况下,靠三次射正全部转化为进球,3-1淘汰进攻火力强大的美国队。 美国主帅米特洛维奇赛后坦言,找不到突破其防线的缺口。
展开全文
小组赛末轮对阵墨西哥时,塞克蒂乌轮换9名主力,既让核心球员休整,又意外发掘出福贾中场拜尔等新鲜血液。 这种大胆轮换为淘汰赛注入新活力,展现出主帅对战术体系的绝对掌控力。尽管阵中8名球员出自欧洲青训,但核心如扎比里、玛玛等均来自本土体系。 这种本土培育 海外经验模式,既保留摩洛哥足球特色,又融入欧洲先进理念。
摩洛哥足协主席莱克贾总结的三角方法,设施、人才、合格的足球从业人员,在实践中展现威力。 从沙滩足球到五人制联赛,多元化的足球文化为精英梯队提供庞大基数支撑。 这种系统化建设让摩洛哥从昔日的黑马,蜕变为持续产出的强队。
摩洛哥此次晋级,使其成为继尼日利亚和加纳后,第三支进入世青赛决赛的非洲球队。
当法国队还在依赖球员个人能力时,摩洛哥用严密的防守组织和精准反击证明,足球战术正在向更务实、更团队的方向演化。 赛后摩洛哥球员跪地痛哭的画面,不仅是为胜利激动,更是对一种足球哲学成功的宣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