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的雅典奥运会,虽然奎罗伊已过最佳运动年龄,但是凭借多年的大赛经验和更加缜密的备战计划,最终强势包揽男子1500米、5000米两枚金牌。在完成世界大赛男子1500米“金满贯”后,2006年5月23日,一代中跑王子奎罗伊宣布退役。

那么,什么是最佳竞技状态?如何才能在赛前找到最佳竞技状态?在了解最佳竞技状态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运动学理论的主题构成。

运动训练学理论是为运动训练实践服务的。运动训练实践要求运动训练理论给予解释和作出指导的问题集中于为什么训练、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四个方面,运动训练学则需要作出与其相对应的理论回答,从而组成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即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训练负荷、训练方法、训练过程与计划。

所以,运动训练是建立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运动员要想实现最佳竞技状态,首先要布局全年或多年周期训练目标和方案,然后制定每个周期训练安排,最后再落实到详细的周训练计划。

所谓最佳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最好成绩的“高峰”表现。 运动员能否实现高峰表现,主要取决于通过日常训练后,机体内部各系统功能储备良好,也就是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心理素质、专项水平以及战术素养已经达到最佳状态,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达到阶段顶点。

通常,运动员在某一阶段的最佳竞技状态,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这是因为最佳竞技状态消退的主要原因是构成最佳竞技状态诸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会逐渐丧失,运动员的机体状态也会开始衰退,导致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也会阶段性跟着下降。

当然,优秀的教练员总是能在比赛前把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调控到最佳。特别是到了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我们经常看到某一名运动员在比赛中“比疯”的竞技状态。

例如:2019年柏林马拉松赛,老将董国建跑出2小时08分28秒的惊人成绩,创造中国男子马拉松境外比赛最好成绩,甚至前半程跑出的62分34秒,远远超越自己保持的62分51秒的男子半程马拉松全国纪录。

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

首先,运动负荷安排。在运动训练中,科学、合理地控制运动负荷非常重要,也是影响最佳竞技状态重要因素之一。机体受外界刺激产生适应和不适应现象是运动训练的特征。当运动负荷不断提升时,运动员机体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从而产生疲劳感。这时候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难以处在最佳状态。

当然,抛开赛前训练,从周期训练的角度看,大运动负荷产生的疲劳感,也是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不可缺少的过程。毕竟,如果长期保持“舒适”训练状态,运动员机体是难以达到比赛强度的要求。

所以,“轻松和疲劳”的状态都不是最佳竞技状态。较为理想的最佳竞技状态是包含了对比赛强度、比赛技战术、运动员抗压能力等所有比赛相关因素的适应性及应对策略,是带有一定的强度刺激,而非仅仅是强调体感上的舒适。

其次,运动员自身认知水平。运动员对运动项目的认识、态度、行为、情绪以及运动能力的了解和控制,也会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判断。

很多时候大众马拉松跑友只关注“跑量多少”,而没有重视恢复训练也很重要。当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时,不但降低了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的能力,甚至还可能导致运动创伤,甚至有可能出现过度疲劳。

找到自己的最佳竞技状态

首先,最佳竞技状态既不是强调“过度疲劳”,更不是强调“过度舒适”。它是强调需要经过一个前期训练储备,中期强度提升,后期状态调控的周期训练过程。通常,比较理想的周期训练效果是系统、连续训练至少2个周期以上,每个训练周期大概5-7周。

其次,日常训练数据分析。除了保持周期系统训练外,最佳竞技状态的判断还要分析和总结阶段性训练数据。特别是赛前两周的训练数据非常重要。比如:赛前两周的训练强度数据是否处在一个稳定向上、可控的趋势。赛前训练强度安排,要接近于比赛“目标配速”,而不轻易触摸或超越比赛“目标配速”,留有一丁点的上升空间。

当然,除了训练数据外,也要关注人体生化指标(血常规)的变化,以及睡眠、体重、饮食是否处于正常,这也是判断是否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很重要的一个评估指标。

最后,就是靠自身经验判断和总结。对于有经验的大众跑友来说,如果赛前备战期间,整个人心情愉悦,作息时间稳定,饮食正常,训练欲望比较强烈,对训练、比赛充满期待,信心饱满,可以比较自如地掌控训练节奏和强度等,说明已经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本文为98跑原创

文章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98跑 · 福利

98跑

相信专业的力量

1、 男子800米最快时代到来

2、 最好的状态是未来可期

3、 平时练得好,不如赛前调的好

4、 跑好马拉松,需要练什么?

5 、 强化速度耐力,提高专项水平

文末留言分享:

你调整“最佳状态”的经验

我们将从所有互动粉丝中选取 3 位

赠送 特步跑步装备一件

跑的再多,永远不够

想要了解

更多跑步干货文章

一切尽在9 8 跑

/ 更多跑步干货 · 关注98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